陪伴型机器人主场到来:热衷跳舞的波士顿“狗”开始搬砖、Sophia量产恐怖谷效应显现、与人类互动的机器狗来了 | 硅谷速递

by June 2021-04-08

1969 年,经典漫画《哆啦A梦》在漫画家藤子·F·不二雄的笔下诞生,他创造出了一个随时都能从神奇口袋里掏出道具的猫型机器人形象。在此后的半个世纪,这个专门负责照顾儿童的机器人风靡全球,深受大人和孩子们的喜爱,更在2002年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亚洲英雄,每个人的童年都期待拥有一个这样的机器人伙伴。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其密切相关的机器人产业,已经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2015 年,日本软银公司发布了用于照顾老年病患的 Pepper 人形机器人,昭示了智能机器人正式开始从科幻作品变成现实工具。而在目前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父母不能同时兼顾工作和陪伴自己的孩子,更多时候只是将手机或者平板电脑扔给孩子,加深了儿童近视和网络成瘾的现象。为了改善这一现象,越来越多的机器人厂商逐渐将目光放到陪伴上。 

曾经热衷跳舞的波士顿“狗”找到了它的终极宿命:搬砖 

曾经一度因为旗下机器人能各种仿照人类跳舞视频而被人们关注的波士顿动力(Boston Dynamics)终于有了第一个商业化应用。只是这个应用有些让人大跌眼镜,尤其是对比曾经波士顿“狗”的那些极度类似人类动作的跳舞、上楼梯视频而言,就仿佛云间的仙女用脸朝地的方式接了地气。  

创立于麻省理工大学实验室的波士顿动力的第一个落地应用是帮人类“搬砖”。这家公司在创立后,不断经历了多次包括谷歌、软银、现代汽车的收购和转手出售,可谓命运多舛。 

简单来说,它的最新应用就是在仓库里搬送和挪动货物。 在波士顿动力的最新宣传中,这项技能可以直接取代仓库里的搬运工人。有趣的是,如果你有兴趣,可以申请带一台机器人回家帮忙测试。  

根据波士顿动力公布的消息来看,大概2022年才能有真正的产品面市。不过它目前正在寻找“志愿”参与实验的企业,申请通道就在其官网。有兴趣找机器人做免费工的公司可以考虑看看。但它并不是市面上唯一的智能搬运机器人。  

如果走进亚马逊的智能仓库,你就会发现除了少数工作仍有人类担任外,很多基础的运输工作早已由机器人代替。例如这个类似拖地机器人的产品可以带领一箱一箱货物在仓库游走。 除了亚马逊外,霍尼韦尔旗下的机器人部门也正在尝试研发类似的搬运机器人。他们与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国家机器人工程中心共同开发的机器人拥有比Stretch看起来更强大的吸盘,一次性可以抓取更多的快递盒。 

不过,到底波士顿机器人将如何落地,以及Stretch这款波士顿机器人首款产品能否真的一炮而红,我们还需要等到2022年才能知道答案。  

Sophia量产,恐怖谷效应来了 

机器人技术飞速发展,不光有扫地机器人、快递机器人等便利了我们的生活,还有不少人形机器人一度登上网络热搜,把科幻片里才能见到的场景带到了我们身边。 

1月,路透社发布了关于Sophia的开发方Hanson Robotics的独家报道。这篇报道里,Hanson Robotics提到最新愿景是在2021年年底大规模量产机器人,包括Sophia在内的四款机器人将在上半年开始出货。同时,Hanson Robotics还将在今年推出一款名为Grace的机器人,专用于医疗保健行业的相关应用。 

自Sophia出生后的这6年里,伴随着广泛关注的,是众人对她的公开指责。 Sophia在技术中有着社交类人机器人独特的地方:

  • 语音识别来自Alphabet;语音合成能力、唱歌能力由Cereproc的文本-语音引擎提供。
  • 软件由Hanson Robotics设计,会分析对话并提取数据,以便改善应答;
  • 眼睛部分结合了计算机算法的摄像头,不仅能看见东西,在看到人脸时还会保持眼神交流;
  • 皮肤由Frubber仿生皮肤材料制成,类似一种弹性橡胶,毛孔大小和人类几乎没差别。

不过,一些专家在审查了其开源代码后,认为Sophia就是一款带脸的聊天机器人罢了——实际上,很多AI领域的专家都不赞成Sophia夸大其词的陈述。 


Sophia在最新的宣传视频中,称自己为社交型机器人,她的新角色是在医疗保健领域帮助照顾病人或者老人。通过AI优势参与帮助治疗和提供社交需求。 

当路透社记者问Sophia,人们是否应该害怕机器人时,她引用了一句名言: 除了恐惧本身,没什么可怕的。作为一个机器人,Sophia有着非常逼真的外表和举止,而且当时她与人互动的能力是大多数机器人无法做到的。 

人与人形机器人相处之间的争议近些年一直存在,Sophia正是被不断提到风口浪尖的一个典型。


一方面,她能说话,能像人一样进行交互;而另一方面,由于过于追求贴近人类,“恐怖谷”效应导致不少人觉得她很可怕。相比之下,一些外貌更可爱但不那么像人的机器人反倒更受喜爱。 

恐怖谷最早是在机器人、3D电脑动画和计算机图形学领域存在着一个的假设,这个假设是由日本现代仿真机器人教父级人物森政弘于1970年提出。该假设认为,人形玩具或机器人的仿真度越高人们越有好感,但当超过一个临界点时,这种好感度会突然降低,越像人越令人反感恐惧。 

仿真度很低,人们不怕,因为知道那是假的,仿真度高到一定程度,人们有时就不确定真假,把真人当假人,把假人当真人,都会吓到人。然而当仿真度再继续上升的时候,人的好感度又会继续提升。 

这一现象对仿真机器人的研究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可能造成研究困难,也可能产生新的发展机遇。而恐怖谷的好感度曲线则给我们如何平衡人类对其的好感度提供了方向。。随着当下科技的不断发展,AI机器人的仿生程度不断接近人类,各类相关的游戏影视作品对未来的畅想也越发各放异彩。 

在未来,人们所期待的陪伴社交型机器人必然是具有多个自由度、柔软可变形的仿生软体机器人,它在功能上会与人类更为相似,应用更为广泛。 

硅谷集成3D摄像头的家庭机器狗 

去年10月,硅谷山景城创新型机器人公司KODA发布了他们的首条机器狗KODA。与市场上的工业机器狗产品不同,KODA同时具备实用性和情感交互的功能,在外观上与真实狗形态基本一致,四肢、躯体、头颅、尾巴,完全按照犬类的姿态设计,很有亲和力。 

在头部及身体上,装备了多源融合传感器,使其具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的功能,能够融入人类生命情感,感知人类的喜怒哀乐情绪,实现情感交互与情绪回馈。 

KODA的设计团队旧金山Whipsaw表示:“我们的设计初衷就是让机器狗和人类互动,整个设计理念是Gender-free,不定义性别,外形流畅简洁优雅,无重工感,军工感,堪称一件艺术品。” 

十年前,曾经获得艾尔弗雷德·斯隆特别奖的科幻影片《机器人与弗兰克》便讲述了轻微失智老人与机器人之间的故事,也引发了社会对机器人进入家庭、照顾老人的思考。 图片  

KODA能够陪伴在老人身边,给予老人情感支持,当KODA感知到人类情绪后,还能够记录情绪波动。在紧急情况下,KODA还能够及时寻求帮助,起到代替儿女和护工看护老人的职责。KODA狗有很强的跟随能力,在跟随模式下,机器人采用重识别+深度相机的方案对主人进行跟踪,晨跑、散步、逛街都可以实现寸步不离。 

这款定位为家庭宠物的机器狗,从家庭陪伴到导盲犬,从时刻警惕的警犬到可解决某些最复杂问题的超级计算机,KODA 的学习能力使其在发展和应用方面都具有先进性和未来感。每只机器狗通过强大的AI算法学习库,可以突破自身,完成成长;以此来适应不同环境、不同城市、不同人的交互习惯。 

目前第一批机器狗已经开始网上预售,参加预售的KODA准主人需支付1000美元作为押金,这部分押金可全额退还;最终零售成本将在4-5万美元之间。 陪伴机器人能够针对于不同用户的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务,这是机器人行业发展应该去追求的趋势。但即便如此,目前陪伴机器人的人工智能程度还处于初级阶段,机器人只能通过程序设定来模仿人类的情绪,它本身并不具有自己的情感。所以,距离“机器人小孩达尔(Daryl)”一样完美的陪伴机器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文章来源:

硅星人 Lianzi | 曾经热衷跳舞的波士顿“狗”找到了它的终极宿命:搬砖硅兔赛跑

Amelie | Sophia量产,机器狗Spot开始做家务,陪伴型机器人主场到来

AI无界|陪伴型机器人,不仅是陪你聊天那么简单 

极客视界 | 那些年的人工智障:走了 Siri,来了陪伴式机器人

留言

评论

${{item['author_name']}} 回复 ${{idToContentMap[item.parent] !== undefined ? idToContentMap[item.parent]['author_name'] : ''}} · ${{item.date.slice(0, 10)}} 回复

暂时还没有一条评论.